![]() 饗宴牡丹亭餐廳「割稻仔飯」上桌 飯菜香中充滿濃濃的人情味
【記者張益銘報導】『割稻仔飯』是以前農業社會老百姓吃的家常菜,一個陶碗、一雙筷,盛飯挾菜自己來,最後舀上一碗湯喝個精光,一粒米飯都沒浪費的飽足,是現代人該學著珍惜的平凡幸福。擁有許多「死忠」消費者的饗宴牡丹亭餐廳,即日起把「割稻仔飯」端上桌,邀請喜歡古早味美食的饕客一起懷舊,錯過可惜。
早期鄉村農家所準備的筍絲、控肉、豆干跟菜脯,濃濃古早味讓人猛扒白飯;花生丁香、高麗菜、白斬雞,還有在欉黃的柳丁甜蜜蜜。而嘴裡咀嚼的飯菜香,配上鬧哄哄的交談聲盈耳,農忙時節的鄉下人家,四合院裡開飯時,就是這個光景吧!
位於臺中市美術園道的饗宴牡丹亭餐廳,最近把整個農忙後的景象移置,從3月17日起到6月17日,推出『割稻仔飯』懷舊宴,要讓整個美術綠園道除了草香外、也聞得到稻米香。
而餐廳老闆程增祥,小時候就是隨著父母親準備割稻仔飯的小夥子。他表示,每年到了農家稻榖收割的時節,飽滿金黃的稻穗迎風款擺搖曳,那沙沙的聲響彷彿吹奏著一季豐收的田園軼事。尤其喜愛聞著剛收割完,從稻桿、稻穀間傳來的陣陣稻香,那沁涼的青草甜味總伴隨著幾許的懷舊回憶。只是,現代的農家為求方便有效率,大都用機械化收割,很難再見到舊農村生活收割農忙時熱絡的情趣。
程增祥說,割稻是一件極為粗重辛苦的工作,所以,農忙時期,母親都會準備相當豐盛的『割稻仔飯』慰勞大伙的辛苦。而菜色年年變化不同,有糖醋大頭鰱魚、紅燒豬肉、白斬土雞、滷豬腳、滷蛋、乾煎虱目魚,和一大鍋的排骨竹筍湯,甚至還會再來一碗讓人吮指的「芋頭米粉」;有一回,更宰了一隻大肥鵝加菜。然後,十幾道菜一字排開、好不豐盛,大家就圍成一圈、大吃「割稻仔飯」。
那時候,程增祥表示,幾乎每個人都會盛裝一大碗閃著晶瑩亮光的白米飯、或蕃薯籤飯,淋上滷肉汁、挾滿豐美的魚肉菜餚,到田埂上或坐或蹲著,再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於是,蓬萊米的飯香、與古早味的菜香盈滿整個田野,談笑聲伴隨著陣陣稻香,每一口都是幸福的滋味。
他回憶著說,母親真是個極好面子又慷慨的婦女,每次費盡心思地張羅後,還來不及擦乾滿臉的汗,一聽到那些割稻班裡叔伯姑姨們真誠的讚賞,她就心滿意足、卻又笑得很靦腆。也因為這種厚道與親切,讓『割稻仔飯』成為教人長久想念的美味。
女主人黃玉民表示,饗宴牡丹亭「足感心」餐飲系列-割稻仔飯活動,將重現農業社會的飯菜香, 3月17、18日中午,提供80位民眾(額滿為止)嚐鮮,每個人168元吃到飽;報名請於3月17日(週六)前,以電話或傳真報名,需註明姓名、電話、人數;中午12點準時開飯。
活動還提供公益名額,將開放80名員額給慈善團體,於3月16日(週五)中午先嚐為快,每人只收100元;3月15日(週四)前,歡迎以電話或傳真報名,需註明姓名、電話、人數,詳情請洽黃玉民小姐,電話:04-23755559。
至於『割稻仔飯』桌菜,自3月17日起至6月17日止,每天供應中、晚餐;團體10人一桌、8菜1湯費用3580元。店址:臺中市五權西三街37號(國立台灣美術館正門對面),訂席專線電話:04-2375-5559、傳真:04-2376-89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