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微創手術 頑固疝氣的新選擇


腹腔鏡微創手術  頑固疝氣的新選擇


【記者姜永華報導】「疝氣」無法藉由公衛改造防疫措施或藥物治療可根除或絕跡,而是一種人體組織退化結構變異的慢性疾病,據統計8%人口有後天前腹壁(肚子)到腹股溝區肌膜薄弱或缺損的機會,其中約6成會發展成為疝氣。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外科賴基鴻醫師,於門診中陸續收治多名困難疝氣及頑固疝氣之病人,透過腹腔鏡微創手術順利完成治療,且傷口小復原快,復發率也低。


外科賴基鴻醫師表示,腹壓增加及腹壁組織的退化是造成成人後天疝氣的主要因素,舉凡慢性疾病、老年、創傷、開刀或抽菸等因素會導致組織變性薄弱;腫瘤、妊娠懷孕或肥胖會導致組織的膨脹和鬆散;長期荷重工作、咳嗽(慢性氣管炎)、便秘、攝護腺肥大等容易導致腹內壓力增加;身體結構的退化或腹壁彈性纖維及膠原蛋白減少皆是造成疝氣的成因,男性發生機率較女性為高。


83歲蔡奶奶,多年前因子宮頸癌接受剖腹生式子宮頸切除及放射線治療,2年前手術傷口處形成嵌頓性腹壁切口性疝氣(腸子卡在原先下腹壁子宮頸手術處),經矯正腸子復位修補腹壁破洞,但日前下腹壁切口性疝氣再度復發且困難處置,遂轉診至賴基鴻醫師門診收治住院,因其前腹壁肌膜已變性退化且消失大半,醫師改採新式腹腔鏡腹內修補疝氣及複合式人工網膜手術治療,術後解決了蔡奶奶腹部疼痛不適的問題,住院三天後恢復良好出院返家。


85歲劉爺爺,有高血壓性心臟病、糖尿病、攝護腺肥大及帕金森氏症等多項慢性疾病,近半年來發現兩側腹股溝處有下墜凸出物且痠痛不適,至他院外科就診,醫師告知,因有多項內科疾病如使用傳統疝氣修補術處理兩側疝氣不僅費時且風險大,建議使用疝氣托帶以求暫時緩解,但劉爺爺仍感不適,遂轉診至賴基鴻醫師門診,經評估後實行腹腔鏡兩側全腹膜外疝氣修補及3-D立體人工網膜置入,不僅只有三個小傷口也縮短手術時間,更同時解決兩側疝氣問題。


賴基鴻指出,家族遺傳史、抽菸、肥胖、糖尿病及代謝性疾病、過度勞動造成腹壓增高、惡性腫瘤病史等皆屬疝氣的危險因子,而疝氣修補術屬於重建手術,牽動因素很多,術前審慎評估相對重要,擬定客製化(量身訂做)手術,可防止併發症及復發率的發生。


腹腔鏡新技術的引進,提供了傳統手術的替代療法,尤其是復發性疝氣由腹壁前路徑反覆施行手術已窒礙難行,或同時患有兩側疝氣不方便使用傳統手術施行者,以及腹壁頑固性(即是併有腸阻塞或反覆復發)之切口性疝氣此時腹腔鏡疝氣修補術無疑提供了適當的解決之道,且病人在術後的舒適度及局部感覺方面亦有明顯的改善,而腹腔鏡疝氣修補術的優點在於術後疼痛較少、復發率低、傷口小、復原快,能較早回復日常活動。


賴基鴻醫師叮嚀,疝氣的診斷並不困難,以眼觀察、以手觸摸即可確定,當發現肚子和大腿交界處有不明凸出物時,請盡快尋求專科醫師診治,雖然疝氣可能經過數月甚至數年不會惡化,但未治療的疝氣並不會自行改善,若放任不治療,除時常感覺不適外,若隨著時間增長愈變愈大,亦可能造成嵌頓性疝氣及腸壞死,嚴重甚至有致命危險。


 


補充資料


腹腔鏡微創手術適用於復發性疝氣、兩側疝氣、股疝氣或因病人疾病需要及頑固性之腹壁切口性疝氣。利用腹腔鏡的器械經由腹部體表極小的傷口(3個0.51公分)在鼠蹊部肌肉筋膜缺損處鋪上一層人工網膜以達到無張力式修補的目的。此類手術復發率低、傷口小、疼痛少、復原快,通常手術後兩天內即可出院,一周內即可回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對於希望盡快回復工作的病人,是絕佳的選擇。


復發性疝氣:疝氣修補主要修補腹壁破洞,而腹壁是立體結構(宛如城牆),傳統疝氣修補是從腹壁前面(宛如城牆外)修補再鋪人工網膜,當復發後腹壁前面因前次手術造成結構變形或異位,因此不易再次好好剝離修補,這時可用腹腔鏡手術來救援從腹壁後面(宛如城牆內)全腹膜外疝氣手術並鋪陳人工網膜。


兩側疝氣:考慮到同時施行兩側傳統疝氣修補會造成兩側鼠蹊部很大傷口,且手術時間較久以及術後較疼痛因此選擇用腹腔鏡手術,藉由3個小傷口(一個1公分及兩個0.5公分)一併處理兩側疝氣且手術耗用時間短(與傳統手術比較)、疼痛較小。


股疝氣:多發生於女性(生產關係)因疝氣是從股腔卵圓窩而來,其內側為股動、靜脈,以傳統疝氣修補要特別留意小心勿傷到股動、靜脈,另因會鋪網塞也容易造成術後疼痛及不適,此時選擇用腹腔鏡全腹膜外疝氣手術並鋪陳人工網膜提供較舒適及安全的治療。


患者需求:有些須勞力工作(生產力)患者因常需要荷重工作或使用腹部出力,此時候採用腹腔鏡手術從腹壁後面(後路徑)手術則會有較堅固之腹壁支撐力,降低復發之風險。


腹部切口性疝氣修補手術:對於肚子的腹壁疝氣(切口性及肚臍)處理有時也極為棘手,因常合併腸阻塞甚至有腸壞死之風險,其原因大部份與之前腹部手術所造成有關,腹壁肌肉或肌膜因手術切開破壞原始肌膜完整性,又因其後癒合過程碰到營養不良或傷口感染等不利因素,造成傷口癒合不堅固牢靠,因此有可能數年內形成疝氣,切口性腹壁疝氣手術復發率比腹股溝疝氣更高,一般傳統切口性腹壁修補術(大部份是腹壁肌肉肌膜縫合)據報導復發率約10%~54%左右,因此一旦復發或是腹壁疝氣孔太大超過4公分,此時採用腹腔鏡進行腹腔內疝氣修補及鋪陳人工網膜(複合式材質一方面對腹腔內腸子不易沾粘一方面能對疝氣腹膜達到組織生長癒合目的)乃是處理困難切口性腹壁疝氣或復發性腹壁疝氣的根本方法。


http://www.tc-news.com.tw
https://www.shop2000.com.tw/台中日報
https://tc-news.shop2000.com.tw

電腦版  |  手機版
執行速度: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