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台首批〜特管法通過後「間質幹細胞療法」成功案例 20 歲正妹車禍半癱下半身從「無感」到「感動」 【記者王美蕙報導】脊髓損傷所導致的癱瘓,讓許多患者終生需倚靠輪椅,但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透過「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療法」,讓原本脊髓損傷患者,也有機會擺脫輪椅。而光田綜合醫院也發表近半年來脊髓損傷幹細胞治療成果該院去年獲衛福部核准計畫後,全力發展脊髓損傷幹細胞醫療,是自國內 107年特管法通過脊髓損傷治療後首批成功案例。其中一名因車禍被判定癱瘓的 20歲陽光正妹,在接受治療後 3 個月,從下半身「無知覺」到逐漸恢復「感覺」,過程令人相當「感動」,這也為國內脊髓損傷癱瘓者帶來曙光。 該院分享 2 名成功案例,第一位 29 歲的鍾先生,於去年 3 月施工時意外從高處跌落,造成胸椎第 8 節處出現彎曲伸展型骨折,導致肚臍以下全癱;第二位 20 歲的許小姐,則是去年 4 月因車禍造成胸椎第十一節處骨折滑脫,以致會陰以下全癱,二人在 ASIA 脊髓損傷程度皆為 A 級,不但日常生活需靠輪椅活動,感覺功能也完全喪失。但二人分別在今年初的 3 月及 4 月,陸續接受「間質幹細胞治療」後,原本完全無知覺的下半身,已開始回復感覺,這樣的治療成果,無疑為患者打上一劑強心針,讓未來的復健之路,重新燃起希望。 其中 20 歲許小姐,從高雄遠道而來現身說法,她希望透過自身的經驗,鼓勵脊髓損傷的患者積極治療,不要放棄努力。她提到去年車禍後,因脊髓損傷導致下肢全癱,在透過幹細胞修復受損的脊髓神經後,短短 3 個月,下肢漸漸有了麻、痛的感覺,而在按摩時,大腿內側也有漸有知覺。而樂觀積極的她,本身也努力復健,靠著治療與復健的雙管齊下,許小姐目前已經可以在輔具的幫助下做到站立等動作。她表示沒想到進步可以這麼多,短短 3 個月,就讓「感覺」回來了。 對此,光田綜合醫院陳子勇院長說明,患者從完全無知覺到漸漸有感,意味著原本完全受損的脊髓神經及沉睡的神經細胞,已獲得刺激、修復並開始傳遞訊號。而陳院長也解釋,所謂的「間質幹細胞治療」,是從患者體內取出骨髓幹細胞,再經由專業的實驗室培養放大,等增量後,再以精準定位注射的方式打回患者體內,讓癱瘓者原本的脊髓慢慢再生長。陳子勇院長也指出,幹細胞療法要配合的條件很多,尤其從神經學領域來看,神經受損愈久愈難修復,3個月以內是最佳治療時機。此外,神經修復是一條漫長之路,而要回復神經與肌肉記憶,還需要搭配長期的復健與其他輔助療法,才能有成效。 而一直致力於脊髓損傷研究的陳子勇院長,在診治過上萬例的經驗中,他認為過去脊髓損傷患者最大的困境,是被判定癱瘓後,除了倚靠輪椅,就再無醫療介入的可能,這也讓患者的身心機能特別容易退化。「對於脊髓損傷的患者來說,除了無法行動外,更棘手的是生理機能的衰退,除了全癱導致肌肉萎縮感覺喪失及大小便功能失常外,甚至容易產生褥瘡、內臟器官功能不佳等問題。」因此,陳院長提醒大眾,找回「感覺」在常人的眼中即使微不足道,但對脊髓損傷患者來說,哪怕只是下肢多找回一公分的「感覺」,都能讓他們在復健時更容易控制下半身,對患者生理與心理的恢復,都有莫大的助益。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則認為,目前再生醫療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脊髓損傷只是其中的一環,「間質幹細胞有修復受傷組織的特性,它目前除了脊髓損傷外,也被用來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免疫系統疾病等等,可以說是一項劃時代的醫療技術。」 而根據統計,每年有 4000 到 5000 人因脊髓損傷導致癱瘓,陳院長則期許,希望間質幹細胞的治療,能造福更多脊髓損傷的患者。「過去我們醫療無法再繼續努力的,希望隨著細胞治療的普及運用,為這些患者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