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區太平附幼兒童 銀柳燈飾創藝DIY 【記者倪順銀報導】臺中市北區太平國小附設幼兒園為了增進幼兒對自然環境的認識與手作工藝的體驗,特地與農業部農糧署等單位合作,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銀柳燈飾創藝DIY活動。此活動不僅讓幼兒親近自然,更在有趣的手作體驗中激發他們的創意與動手能力,並讓孩子們了解銀柳植物的生態及多樣應用。 活動的靈感來自該校附幼沈秀娟老師的提議。沈老師來自宜蘭,因家鄉宜蘭縣三星鄉盛產銀柳,且與農糧署合作推展銀柳加值計畫,遂主動向園內同仁提議舉辦相關活動。銀柳在臺語中與「銀兩」諧音相近,銀白色外觀如滿枝的錢幣,象徵財源滾滾。三星鄉生產的銀柳占全國總產量90%以上,所以此次活動特別邀請宜蘭縣三星鄉花卉產銷班的專家指導幼兒進行創作。 活動中,老師們指導幼兒以銀柳為主體,搭配不同顏色的乾燥繡球花及羽毛,設計出獨具特色的花卉瓶景。透過灌入礦物植物油,花材和羽毛會漂浮,光線的折射效果放大了瓶內的景緻,而漂浮的花束增添了悠游的動感美學。創作過程中,孩子們不僅發揮了豐富的想像力,更加深了對藝術的感受與理解。 對幼兒來說,製作銀柳燈飾的過程不僅是一場工藝學習,更是專注力與耐心的鍛煉。創作完成後,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孩子們得到無比的成就感。每位小朋友完成後都將自己的銀柳燈飾帶回家,與家人分享創作成果。 活動結束後,小朋友們紛紛表示收穫滿滿。羅梓綾小朋友開心地說:我覺得把銀柳和乾燥花一起放進瓶子裡很好玩!看著它們在水中漂來漂去,好像在跳舞一樣。蔡睦禾小朋友則說:心情不好的時候,只要用力搖晃瓶子,瓶內會有氣泡,花會跑來跑去,看著這樣,我的心情就會變好了。透過這次創作,孩子們不僅拓展了藝術想像,也提升了對自然與生活美感的體會。 校長曾娉妍表示,學校一向致力於結合多元的社會資源,讓孩子們在健康快樂的學習環境中茁壯成長。未來,學校將繼續與更多機構合作,為孩子們帶來更豐富、有趣且啟發性的學習機會。透過這次活動,期待孩子們能在銀柳的靜美中學會欣賞自然的多樣性,並從中汲取創作靈感,成為具備探索精神與創意的小小藝術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