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愛珊議員:校園急救教育刻不容緩 要求教育局全面強化AED與CPR教育訓練 【記者陳進林報導】29日在台中市議會第五次定期會教育文化業務質詢中,市議員邱愛珊針對校園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與CPR(心肺復甦術)教育推廣議題表示關切,她指出,急救知識教育的普及攸關學生與教職員的生命安全,呼籲教育局應即刻盤點現況,強化制度設計,確保每一位校園成員都能「會找、會用、敢救」。 邱愛珊舉之前引起社會注意的「Yuki事件」為例,該民眾偽冒義消身分涉入兒童急救行動,事後爆出多項疑點,這起事件儘管屬於個別行為,但卻暴露出大眾對急救知識的模糊認知與信任危機,也突顯台灣在基礎急救教育推廣上的明顯落差。邱愛珊說政府推動「AED進校園」政策,初衷良善,但實際落實成效卻不彰;許多國中小學生甚至不知道校內AED設置的位置,更遑論具備正確操作能力。 她也舉例,日前雲林縣正心中學一名教師在籃球場突發心臟驟停,幸虧師生臨危不亂,第一時間以CPR與AED成功搶救,才挽回一條寶貴性命;而且據報導指出,如果患者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同時採用CPR與AED急救,搶救機會可達到七成。 除了操作知識的不足,邱愛珊也指出,目前校園AED設備維護管理存在隱憂;據台灣公眾除顫發展協會調查,許多設置在校園或公共空間的AED存在電池失效、貼片過期的問題,一旦遇上緊急情況,形同無用。邱愛珊說,若校方因AED故障而無法急救成功,不僅涉及社會責任,甚至可能引發法律訴訟與形象受損;現行法規雖已規定公共場所AED應定期檢查,但部分學校僅以外包方式處理,缺乏主動稽核與實質維護,必須立即正視與改善。 邱愛珊也進一步建議,急救教育不應僅限於教師培訓,更應全面走入學生課程,如果能把急救訓練轉化為可量化、可展現的學習成果,不僅提高學生參與意願,也有助於真正內化成技能。 教育局長蔣偉民回應,台中市過去即有要求師生定期接受CPR急救訓練;關於AED設置部分,自102年起即逐步推動建置,並與廠商採取「一年一約」方式管理,確保設備每年享有定期保固服務、學校方面也依規定進行定期自我檢查。此外,台中市每年在24個地方區域約舉辦87場AED急救教育推廣活動。由於操作AED需承擔一定的專業責任與技能要求,目前訓練對象以教師為主要培訓對象,以確保在緊急狀況時能有熟悉且可靠的人員應對,學校的優勢在於還有校護可正確施救,是否將高年級學童列入訓練急救對象,會再進行研議。 邱愛珊最後強調急救教育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修行,唯有從小扎根,才能在危急關頭從容應對;並提出四大建議,包含全面盤點本市各國中小AED設置與教育推動現況、建立標準化巡檢制度、強化師生急救教育以及設立校園急救模擬演練日。她說生命教育不能等,台中市應走在前端,為孩子們打造更安全、更有保障的學習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