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7
弘光科大物治系跨域實作課程 學生進臨床場域掌握筋膜刀與SET懸吊技術

弘光科大物治系跨域實作課程 學生進臨床場域掌握筋膜刀與SET懸吊技術

【記者林慈帝報導】為深化學生臨床專業實作能力,弘光科技大學物理治療系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補助的「實作創課方案」支持下,開設「筋膜刀與SET懸吊治療實作創課課程」。由副教授黃維彬帶領十位學生前往「台北動平衡諮詢中心」進行專業實作,課程結合理論教學與臨床操作,並邀請臨床經驗豐富業師張瑞東、向志超老師共同授課,打造跨領域、跨場域的沉浸式學習體驗。

  黃維彬表示,這個課程以「筋膜刀處理技術」與「SET懸吊運動治療」為核心,透過循序漸進的教學設計,涵蓋骨科與兒科個案的評估、治療介入及治療計畫設計,讓學生從理論講解到臨床演練逐步精進,在老師即時的示範與指導下,實際體驗筋膜刀操作對軟組織與關節活動度的影響,並理解「疼痛不等於發炎」、「急性期仍可在適度範圍內進行運動」等臨床新觀念,突破以往對治療限制的單一想像。

  課程現場學習氣氛熱烈,師生互動緊密。具挪威SET國際講師資格的黃維彬分享多年兒童復健臨床經驗,引導學生依個案需求設計治療活動;共同授課老師張瑞東以多年臨床案例,傳授筋膜刀在軟組織處理上的精細技巧;另一名老師向志超則以懸吊系統示範,協助學生將理論轉化為臨床應用,深化對懸吊治療於臨床與職場實務的理解。

  學生們指出,此次課程不僅是技術訓練,更是一場臨床思維的洗禮。透過不斷操作與觀察,能更敏銳地分辨肌肉緊繃與放鬆變化,並以微調動作改善關節活動受限。當個案在治療後呈現明顯活動度提升與疼痛緩解時,更深刻體會專業知識轉化為臨床成效的力量。

  黃維彬期許學生,能將此次課程經驗化為未來臨床實習的重要基礎,培養整合性思維與臨床應變能力。透過高教深耕計畫的支持與業師指導,學生已逐步建立筋膜刀與SET懸吊治療的臨床應用能力,為日後投入物理治療專業領域奠定堅實基礎,展現推動「學用合一、產學共育」的學習成果。


電腦版  |  手機版
執行速度:0.000